• 首页
  •  > 
  • 地震的灾后重建与商机

地震的灾后重建与商机

~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大地震的灾情与灾后重建的展望~

2011年4月4日
株式会社CROSSINDEX

本文旨在通过对东北地区大地震灾情的汇总,帮助海外企业正确并加深理解灾后重建必不可缺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关联产业商机的需求课题。

2011年3月11日,宫城,岩手和福岛县为中心的东日本地区,遭遇了以日本太平洋三陆海岸为震源,里氏9.0级地震和海啸史无前例的侵袭。截止至3月28日,本次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大地震已统计公布的死者人数为1万901人,行踪不明者1万7,649人,避难人数20万人以上(震后初期为43万人)。有关住宅建筑的受灾情况分别为,福岛县内全损1,108栋,半损1,164栋,部分损坏17,535栋,总计19,807栋※1  ;宫城县内全损421栋,半损699栋,部分损坏3,790栋,总计4,910栋※2  和岩手县内总计的12,762栋※3 。鉴于过半以上的市町村级政府仍未结束调查,这一数字今后还将不断上升。根据日本政府(内阁府)的估算,本次地震中住宅、工厂和道路的受灾总额约为16兆日元~25兆日元,且这一金额并不包括核电站核泄露等导致的受灾金额。实际受灾总额必将在此基础上大大攀升。

1.灾区的现状

直到今天,东北周边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迟迟未被提上日程。需要更多人手的紧急救援第一时间虽已过去,但是向灾区避难所和灾民住宅提供饮食运输等的救灾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避难所救援食物总量不足的问题在本次地震中尤为显著。受海啸的肆虐摧残,许多通往灾区的交通被迫中断,救援物资无法顺利运抵灾区,灾民们的避难生活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例如,避难所因为燃料不足无法提供暖气,迫使灾民不得不以毛毯裹身避寒。

长时期的避难生活导致部分高龄受灾者因隐私得不到保证而出现健康疾患。在救援食品不足的避难所中,据说还出现了饿死幼儿的悲剧。全力以赴、尽早复兴的重建目标刻不容缓却任重而道远。虽然铁路和道路开始逐步开通,直升机也已经加入到救援物资的运送队伍之中,但这些仍与理想的运输目标相去甚远。综上所述,在以确保灾民生命第一的紧急救援对策都未尽完善的现况之下,灾区城镇的重建工作无法马上步入正轨。

2.灾区重建的明天

让我们仅就受灾状况中的损毁住宅来分析一下。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6年前发生在阪神地区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当时灾区的全损住宅数量为10万栋,半损住宅为14万栋, 3年后的1998年,这里的重建住宅总数约为16万栋※4 。也就是说,不仅所有的全损建筑,而且接近半数的半损建筑都得以重建。

那么这次的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震呢?受灾建筑物的准确数字虽然尚未公布,可是因为受灾规模相当于阪神淡路地震(9.9兆日元≒1,200亿美元,7,800亿元)的2倍,所以简单推算的话,将会出现2倍即30万栋以上的住宅重建需求。并且,在此之前还有简易住宅的搭建需求。根据日本政府3月28日的发表,未来2个月(4月~5月)中,计划搭建3万户简易住宅※5 。

另外,阪神淡路大地震与这次的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震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本次地震之后,东京电力福岛第1核电站的放射线物质核泄漏问题愈演愈烈,形势严峻。虽然辐射污染量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事故在日本国民的心中放射出成倍的阴影,其结果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毋容置疑地波及至整个经济领域。东京电力局推波助澜般实施的都市计划性停电措施,大大抑制了繁华都市的消费意欲,令日本沉浸在一片“自肃”风气之中。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灾后重建工作其实也是一项充满将来性的工作。与阪神淡路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相比,最大的差异莫过于16年来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已经变得愈发高涨。这次的灾后重建必将贯彻在更高层次低碳环保的意识之下。

可以预言,魅力四射的日本市场将以这次大地震为契机而门户大开。对包括海外太阳能电池等在内的众多厂商而言这里将商机无限。灾后重建工作一旦开始,其后的2~3年,30万户以上的住宅建设需求将同时引爆大量原材料的供给需求。本土制造商无法满足的量化缺口将转至海外厂商,井喷式的需求一触即发。
以下将例示并简述绿色低碳的生态环保需求。

  • 天然材料的居家
  • 受惠于2010年起日本政府启动的低碳生态住宅积分制度,“天然材料”成为了深受喜爱的建材宠儿。所谓天然材料是指非混材,例如木材是指未经胶贴的原木材。使用无垢材料和天然材料可以极其有效地抑制夏季空调的使用量。在建筑物外墙面全面使用隔热材料和在玻璃窗上张贴隔热膜可以有效阻挡外气侵入并防止结露与透风。全电气化住宅,保温材料浴缸,太阳能住宅(利用太阳能的24小时空调暖气房)等,各类绿色低碳生态理念的住宅深受好评。

  • 高效率热水器
  • 据统计,在日本,热水器的用电量大大高于暖气用电。家用能源的消费总量中,比较暖气的25.3%,热水器占了34.3%※6 ,节能热水器商品的普及意识日益高涨。尤其是利用空气热源的高效热水器近年来颇受欢迎。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压缩热制造热水,是一种无需燃烧,无排气的清洁能源。与传统的都市燃气热水器相比,空气热源热水器的热水费仅为四分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被控制在三分之二左右,充分满足了日本消费者节能环保的意识取向。为了实现自我满足,日本人拥有不吝啬费用的特性。

  • 自家发电
  • 震灾后的东北和关东地区,安定的电力供应形势严峻的同时,自家发电却开始备受关注。所谓自家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太阳能和风力能源拥有资源不枯竭,设置场所多样化,无维持使用费,无大气污染等等的优点,是解决电力供给短缺的最佳候选。目前京瓷和夏普等日本厂商销售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每1kW约为60~70万日元,每户平均设置尺寸约为3.5kW。初始设置总价虽然偏高,但是可以申请利用政府的节能补助制度※7 ,并可获取最大约100万日元的补助金。

  • 蓄电池
  • 以本次震灾后电力供应不足为契机,家用蓄电池设置也逐步显露出走向普及的迹象。所谓蓄电池是指可利用低单价的晚间电力进行充电和蓄电,能够实现重复使用目的的电池。如果将太阳能发电与蓄电池利用进行组合,目前困扰东日本地区的电力不足问题完全可以走出困境。今天,蓄电式暖气空调机(存蓄优惠价格的深夜电力,转用于白天供热)已经得以商品化并跨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价格昂贵的家用蓄电池的普及曾经被认为需要更多年的时间,但是这次震灾所引发的电力不足问题无疑将会加快其普及的步伐。

  • 风力发电
  • 日本的东北地区土地辽阔丰硕,灾后重建过程中,企业风力发电用的风车建设需求必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可将风能的40%转换为电能的风力发电毫无疑问是一种效率极高的发电方法。另外,为了普及风车的建设,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资源能源厅对风车建设所有者提供融资担保和部分建设费用的补助※8 。除此以外,设置于房顶的普通家用风力发电设备也已经正式投入市场并日趋受到关注。

  • 零碳城市
  • 震灾后的重建计划中,有些人提出了建设诸如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市的零碳城市的方案※9 。所谓马斯达尔市是指“零碳排放都市”和“自主发电都市”的都市计划。汇集全球风能,太阳能,地热,智能电网,电动车,墙面绿化,温室,可替代能源,绿化和农业生产的各项基础技术,创建零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这一工程建设的理念,不是将基础技术而是将城市本身,作为一个示范型的城市推广至全球的工程目标。不拘泥于在东北灾区开展翻版历史的重建工作,放眼于计划并重建一个生态环保城市的提案和呼声占了绝大多数。

  • 电动汽车
  • 灾后重建的过程,不仅仅只有家园需要重建,还有车辆的重购需求。东北地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并不十分发达,平均自家用车率为每人一辆。为此,除了传统的汽油汽车,电动汽车的购买需求必将不断上升。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克服诸如本次震灾后东北地区出现的严重供油不足问题,而且拥有优异的环保性能和静音等优点。备受瞩目的电动汽车虽然始终未能大规模地进驻市场,但是随着技术革新的进步,加速性能的改良和充电时间的短缩等,电动汽车的使用便捷性正在不断提升。可以相信以这次震灾为契机,东北地区电动汽车的推广很有可能迈出普及的步伐。

以上

返回页首